冠海雀

Synthliboramphus wumizusume   Temminck
   

  7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依据北京自然博物馆采自日本伊豆七岛鸟岛的标本描述)
成鸟夏羽:前额黑色,具有黑色的长形羽冠,伸向头顶后方,羽冠通常由6—7 cm长的窄羽构成;头顶和枕部均为白色,在头侧达到眼的上缘;头顶中央具黑色羽毛。眼睑白色;嘴基、颏、喉、眼先经眼、颊、头侧、颈侧一直至后颈均为黑色;背、肩和翅上覆羽暗灰色,后颈基部及两侧深黑褐色,其上散布长形白色丝状羽,它们的分布上达颈侧;飞羽、尾羽黑褐色;胸、腹和尾下覆羽白色;两胁黑褐色。
成鸟冬羽:羽冠缺如或较短;头顶黑色,两侧各具一条宽的白色带斑;枕部中央与后颈中央暗灰色;余羽与夏羽相似。
幼鸟:与成鸟冬羽相似。
虹膜褐色,嘴和脚铅灰色。
量衡度 (mm,g;据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(1) 一 245 17 126 32 25
♀♀(2) 一 235,230 17,16 121,126 30,32 25,25
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小型海鸟。嘴小侧扁;夏羽除眼圈及头顶后部和枕为白色外,整个头部包括颏、喉和冠羽以及后颈黑色;上体暗灰色;下体白色;两胁黑褐色。冬羽似夏羽,但冠羽变短,枕部及后颈的中央暗灰色。

大小

量衡度 (mm,g;据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(1) 一 245 17 126 32 25
♀♀(2) 一 235,230 17,16 121,126 30,32 25,25

生物学

海洋性鸟类。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和沿海岛屿。非繁殖期栖息于沿海近
海海面上,常成小群活动。叫声似尖厉的哨音。以小鱼和海洋无脊椎动物为食。
冠海雀在我国是非常偶见的冬季迷鸟或者是冬候鸟。曾于1973年1月在台北八斗子附近海岸发现过6只活鸟和1只死鸟。1982年5月在台北彭佳屿发现1只死鸟(颜重威,1987;王嘉雄等,1991)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繁殖于日本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和岛屿以及朝鲜半岛南部,在远离繁殖地的海域越冬。

国内分布

国内分布于台湾(台北八斗子、彭佳屿)及台湾附近海域(迷鸟或冬候鸟)

分类讨论